且住此间

雷成毅、李欣泽、袁冰妍、张予曦(排名不分先后)、白敬亭、刘昱晗;雷性转文、生子文;厌拉郎,尤厌天界合伙人

【林小庄】云石-上海篇 21. (修订)

林小庄先去书店买了一本《西游记》,然后才回到同文书院。

“小庄,你可回来了!还顺利吗?就属你回来得晚,我们都担心你呢。”

“小庄回来了,今晚就开采风交流会吧!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同学们热情地和林小庄打招呼,书院里快节奏的气氛让林小庄没有感怀小儿女之情的时间。

这晚的采风交流内容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到了中国民间对中日关系的态度上。林小庄讲了国清寺和木村法师的事,因为人物身份特别,不具有普遍性,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

倒是另外两位学长的讲述成为了焦点。

一位四川的父亲在儿子投笔从戎出发上战场的前昔,给儿子寄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一块白布做成的旗帜,正中写着一个斗大的“死”字。“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一个招魂人行走于乡间野外,见有无人收敛的尸体便为他们念一套招魂辞,人少便埋了,人多便燃一把火烧了。招魂辞很长,文字佶屈聱牙,音调却抑扬顿挫,很是动人。那招魂人念招魂辞时非常认真投入,埋葬与举火也不惜力气,但在这两件事之间,他还有一件必做的事,却是洗劫死者的财物,甚至连相对完好的衣服都不放过,也要剥下来带走。

那位学长因为爱好音乐,对这招魂人格外留意,还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向他请教招魂辞,还问了他来历。他说自己没有名字,从小便跟着父亲流浪招魂,称他招魂人即可。却没想到,几日后,竟在市集看到这招魂人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给自己起了个读书人的名字“龙文章”,自称是国军的团长,公然招兵买马,而且居然很多人相信,报名者众多,排起了长队。

这两则见闻讲完,现场一片沉默。

无论持何种立场,都不禁震惊于这种同仇敌忾的烈度和广度。就算是悍不畏死,送儿上战场,总该希望成为活着的英雄,而不是死去的烈士,哪儿有直接用“死”来鼓励儿子的?这还是中庸温良的中国乡民吗?

而招魂人,这样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物,居然也会想要投身战场,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而且他摇身一变,就能空口白牙、手无寸铁地拉起一支队伍,究竟是民众太好骗,还是太渴望为战争贡献力量呢?中国人已经如此仇恨日本人了吗?

这样行事不拘泥的人,一旦成为敌人,会很不好对付。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多少?

林小庄也同样被感动着、震动着,以致于竟然觉得,自己虽然已经下定决心不做帮凶,但就这样在书院无所作为地“以待后缘”,也是一种惰性甚至逃避。他急切地想要奉献自己,却苦无途径,不禁想再和热情如火的武田师兄聊聊。环顾四周,这才发现,武田师兄居然没来参加采风交流活动。

 

注1:死字旗确有其事,这位父亲叫王者诚,儿子叫王建堂。王建堂的事迹在网上可以查到,他挺过了战争,熬过了斗争,可惜晚境凄凉。


评论(1)

热度(17)